【环球时报记者 】十多年前,婴儿用品不过是奶瓶、奶嘴、痱子粉等“老面孔”。如今各大超市卖场及百货商厦里,婴儿沐浴露、润肤露、澡盆、推车、摇篮、玩具等产品种类繁多。业内人士指出,中国孕婴童市场需求至少在1万亿元,2015年可达到2万亿元规模。中国的孕婴童市场正进入黄金发展期,催生了不少新商机,但市场前景越明朗时,市场秩序越容易乱。中国这一市场也存在不少乱象。
新生儿每月花销超900元 “孕婴童市场可分三类:孕妇市场、0—6岁的婴幼儿市场和7—12岁的儿童市场。”华夏孕婴童网总经理石志斌在接受《环球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说,从生活起居上看,包括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,随着市场的爆发,产品会更加深入到各行业各层面。未来5—10年,整个市场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。美国有机棉婴儿服装品牌sckoon中国运营总监池健说,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,中国年龄在0-3岁的新生儿,家庭对其月平均消费超过900元。去年全国孕妇达到1400万人左右。如果按每个婴幼儿每月花费1000元算,中国孕婴市场规模就要达到每月140亿元,每年1680亿人民币。中国婴童产业研究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,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婴童产品消费大国,中国0—12岁的婴童人数高达2亿人。近几年婴童市场保持15%左右的高速增长,2011年中国婴童市场总规模约1.15万亿元左右,2015年婴童市场将达到2万亿元规模。2010年之前这个市场还不太明朗,很多投资都是试探性的,2012年开始,这个市场凸显出来,进入黄金增长期。 “体量大,增长快。1个需求,6个钱包。”商营展会主办商博闻中国(UBMChina)董事总经理马颖在接受《环球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说,独生子女政策使家庭对孕婴童的重视度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,婴儿出生后,父母加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,6个大人尽力满足一个小孩的各方面需求,由此带来的商机非常庞大。目前,中国孕婴市场的消费者以80后父母为主。不少80后父母的生活品质正越来越接近欧美标准,育儿方式也高度国际化,这也使消费者需求更复杂。马颖说,比如童装,之前父母关注的可能只是材质是不是全棉的,现在他们的诉求更多,不仅给孩子买正式的外出服,也有休闲装、运动装,对童装的要求更时尚。在这样的需求下,中国童装市场的品牌已经从15年前的几个品牌骤增到如今的200多个。除本土品牌,很多国外高端品牌童装快速进入中国市场,ZARA、优衣库等一批快时尚品牌也开始经营童装,并进入二三线市场,快速拓展中国的市场网络。
新业态新商机 除传统的食品、服装、玩具等行业之外,如今中国的孕婴童市场还催生了有机棉童装、母婴产品展会、婴儿泳池、一站式儿童商场等新的市场和商机。比如,美国等国的高端有机棉婴儿服装品牌开始进入中国。池健说,很多中国公司仅仅使用有机棉面料生产婴儿服,更有甚者使用普通棉花冒充有机棉,而国外好的有机棉婴儿服装品牌,是从棉花种植到成衣出厂的全部环节都遵守有机生产的规定和要求,质量更有保障,但由于成本因素,价格偏高。一站式儿童商场中,吃购玩乐一站全能搞定。不仅有专为儿童开设的餐厅、超市,还有3D影院、室内健身馆、才艺培训中心等。各种新理念的幼早教培训机构遍地开花,不仅大型商场有类似培训点,一些培训机构还开进住宅小区。很多早教机构用国外的原版书籍和音像制品,甚至请来外教让儿童接受纯西式教育。当然,早教机构的教育水准也不尽相同。此外,孕婴市场大规模爆发,还点燃了电商的热情。 随着双独父母生育二胎,三口之家变成四口之家,再加上爷爷奶奶、外公外婆,一起出行时,传统5座轿车已经不能满足需求,7座轿车需求量上升。近几年学区房价格上涨的势头也更加猛烈。石志斌说,业内将七座汽车、安全座椅等归于孕婴童市场的后市场,这个市场还包括防踢被、婴儿监护器等辅助用品。不过,市场规模还很小,还处于刚引起消费者关注阶段。
市场鱼龙混杂 近几年,各路资金纷纷投身这一市场,但实际上,不少投资商都是冲着高利润来的,并没有做好长期准备,对品质和品牌不够重视。市场在快速发展初期,肯定会鱼龙混杂。有很多孕婴商品价格虚高。马颖说,上海有一家高端儿童车专卖店,开业时很风光热闹,但5000—1万元的单价,吓走了绝大部分顾客。硬撑一段时间后,只好关门大吉。国内不断爆出的劣质服装、儿童玩具等事件,迫使年轻父母对安全问题更加关注,对进口品牌过度追求,排斥国产品牌。很多幼早教培训机构,动辄挂名“国际”,但实际上,从师资到理念,到底有多少国际色彩很难说。国家目前对此还缺乏相应的监管。池健说,很多商家为迎合消费者的“崇洋”心理,设立离岸公司推出所谓国外品牌。 中国孕婴市场目前没有任何一家独大。池健说,国外品牌和国内品牌各占半壁江山,竞争激烈。“妇女和儿童的钱最容易赚,也最难赚。”石志斌认为,这一群体对品质和品牌最为挑剔,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重视品牌和质量,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混乱的市场中走得稳,走得长。
|